MARY : 我又試試個燒腩仔,入口已感到豬皮及肉燒得很通透,不過就算不計脂肪的部份,肉的地方亦不覺得粗糙。而精華就在於皮的部份,在外吃到的多數不會感到有"沙皮"的情況,但這些燒肉燒腩就是有"沙皮"才是王道。而這店的沙皮卻做到脆而有燒爐的餘香,這些就是這個燒腩仔優勝之處!!!
MARY : 我們不如又試試新的配搭,其餘的如配乳豬及燒鴨脾。
樂子 : 燒腩仔及燒肉總要有黃芥辣,就等如燒鴨燒鵝要有酸梅醬一樣。
MARY : 兩樣東西又的確不可以相反醮來食的,說回這兒,如果以乳豬和燒腩仔比較,乳豬的確肥了一點,單論燒肉香氣而言燒腩仔比較優勝,鴨脾方面輕輕略為乾身及瘦,不過皮方面就烤得算香脆。
馬場樂子---對燒腩仔及叉燒之評分:
MARY : 樂子,到您想試的一串串之金錢雞出場呢。
樂子 : 左右兩面的是圓形較瘦之叉燒,中間的是肥豬肉,另外一小塊的是...
MARY : 隻是鳳肝,即是雞肝呢。由於如果只有肥瘦肉加起來燒的話就少了餘香,燒起的雞肝就能令整個菜式變得濃郁。以前古老之金錢雞會用冰肉來做肥肉的一層,冰肉就是用白砂糖及燒酒滲多日而式,肥肉樣子會像雪一樣白。不過就算用肥肉代替,由於很多酒樓嫌這菜式是一些下欄菜難以高價賣給食客而且工序多,再加上很多食客都驚肥肉,所以這種廣東民間食品就漸漸在社會消失了。